了解温度传感器,从这篇开始
温度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那么说起温度传感器,你了解多少呢?这篇文章应该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测量物体温度并将输入数据转换为电子数据以记录、监测或发出温度变化信号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类型
根据实际应用中不同特性,温度传感器由两种基本物理类型组成: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型: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需要接触到被测对象,通过传导或对流来监测被测对象的温度,可用于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检测固体、液体或气体;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使用对流和辐射来监测温度变化,可用于检测液体和气体。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也不同。解释如下:
(1)金属膨胀原理设计:金属在环境温度变化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延伸,因此传感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对这种反应进行信号转换。
(2)双金属片式:双金属片由两片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贴在一起而组成,随着温度变化,材料A比另外一种金属膨胀程度要高,引起金属片弯曲。弯曲的曲率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
(3)双金属杆和金属管传感器: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管(材料A)长度增加,而不膨胀钢杆(金属B)的长度并不增加,这样由于位置的改变,金属管的线性膨胀就可以进行传递。反过来,这种线性膨胀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
(4)液体和气体的变形曲线设计的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时,液体和气体同样会相应产生体积的变化。多种类型的结构可以把这种膨胀的变化转换成位置的变化,这样产生位置的变化输出(电位计、感应偏差、挡流板等等)。
(5)电阻传感器:金属随着温度变化,其电阻值也发生变化。对于不同金属来说,温度每变化一度,电阻值变化是不同的,而电阻值又可以直接作为输出信号。
(6)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线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对这个连接点加热,在它们不加热的部位就会出现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的数值与不加热部位测量点的温度有关,和这两种导体的材质有关。这种现象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出现,如果精确测量这个电位差,再测出不加热部位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准确知道加热点的温度。由于它必须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所以称之为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厂家有哪些,如何选择型号?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温度传感器生产厂家,生产的传感器也是种类繁多,厂家名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传感器型号?市面上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偶、热敏电阻、铂电阻(RTD)和温度IC。想要选择正确的温度传感器那必然是要先了解其优缺点。
(1)热电偶: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最简单和最通用的传感器。热电偶由在一端连接的两条不同金属线(金属A和金属B)构成,当热电偶一端受热时,热电偶电路中就有电势差。可用测量的电势差来计算温度。其主要好处是宽温度范围和适应各种大气环境,而且结实、价低,无需供电,尤其最便宜,但热偶并不适合高精度的应用。
(2)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大多为负温度系数,即阻值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它是最灵敏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在两条线上测量的是绝对温度,有较好的精度,但它比热偶贵,可测温度范围也小于热偶。非常适合需要进行快速和灵敏温度测量的电流控制应用。尺寸小对于有空间要求的应用是有利的,但必须注意防止自热误差。
(3)铂电阻(RTD):铂电阻温度传感器(RTD)是用铂制成的热敏感电阻。当通过测量电压计算RTD温度时,数字万用表用已知电流源测量该电流源所产生的电压。这一电压为两条引线(Vlead)上的压降加RTD上的电压(Vtemp)。RTD是最精确和最稳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线性度优于热偶和热敏电阻。但RTD也是最慢和最贵的温度传感器。因此RTD最适合对精度有严格要求,而速度和价格不太关键的应用领域。
(4)温度IC:温度集成电路(IC)是一种数字温度传感器,它有非常线性的电压∕电流-温度关系。有些IC传感器甚至有代表温度、并能被微处理器直接读出的数字输出形式。温度IC需要有外电源。通常温度IC是嵌入在电路中而不用于探测。温度IC缺点是温度范围非常有限,也存在同样的自热、不坚固和需要外电源的问题。总之,温度IC提供产生正比于温度的易读读数方法。它很便宜,但也受到配置和速度限制。
同类文章排行
- 小体积温度保护器安装与接线方法
- 温度开关的种类有哪些
- 浅谈温度开关型号选择误区有哪些 ?
- 为什么电机安装了过载保护器依然会烧?
- KSD301突跳式温控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 机械式温控是温控器市场中的重要性
- 可调式温度开关的调控方式
- 各类KSD系列突跳式温控开关区别(KSD
- 温控开关温度检测方法介绍
- 温度开关、热保护器在三相电机的应用